Skip to content

常见油的区别

发表于:2024-06-14 06:13:00阅读量:

🚀 省流不看后面版

  • 花生油和菜籽油:最适合炒菜,但是要注意火候,因为热稳定性差,容易产生反式脂肪,会导致人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增高,同时HDL-C降低,双重打击
  • 猪油:也可以炒菜,热稳定性好,但是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,也会导致LDL-C增高
  • 芝麻油:凉拌

不同油的区别

不同油生产出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,按照产品功能来划分,可以大致把食用油划分成如下几种类型:

🔥 煎炸用油

  • 特点:往往经过了一定程度的精炼,烟点比较高,不容易起油烟
  • 适用:炒、炸、煎制菜肴
  • 常见种类:棕榈油、大豆油、葵花籽油、芥花籽油等

🌿 风味用油

  • 特点:精炼程度不高,但保留了较多的风味物质
  • 注意:烟点相对比较低,在高温下容易产生浓烈油烟,因此不适合高温烹饪
  • 适用:蒸、煮、凉拌等菜肴中加入,或者在菜肴烹饪的最后加入,起到增加香味的作用
  • 常见种类:芝麻油、橄榄油等

💊 功能用油

  • 特点:主要是因为营养价值直接添加到食物中
  • 作用:作为「功能性食用油」,起到补充相应营养素的作用,适合某些特殊人群食用
  • 常见种类:富含 α-亚麻酸的亚麻籽油,以及富含 DHA, EPA 的鱼油

常见炒菜油详解

🥜 花生油:最适合炒菜

  • 脂肪酸比例:花生油所含饱和脂肪酸、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∶4∶3,各类脂肪酸所占比重比较平衡,因此算是均衡型植物油
  • 营养价值:补锌,花生油中锌元素含量较高。可以促进少儿脑补发育,可改善记忆力。延年心脑血管
  • 缺点:花生油通常是大豆油价格的两倍

🌱 菜籽油

适合炒菜使用

🫘 大豆油:适合低温炒菜、拌馅

  • 注意:在高温下,大豆油产生油烟的浓度及有害物种类和总浓度都明显高于其他3种食用油,因此煎炸千万不要用大豆油,可以跟花生油换着炒

🌽 玉米油:适合煎炸

  • 特点:煎炸时,玉米油很稳定性,炸好的食物香脆可口,炒的菜肴既能保持原有的色香味,营养也不易流失(但是不要高温哦)

🌿 芝麻油:适合凉拌、蘸料

  • 营养价值:芝麻油富含维生素E、芝麻素、芝麻酚、植物固醇等
  • 使用方式:通常不用来炒菜,常用于凉拌、做汤、拌馅等,都是最后才加入的

🫒 亚麻籽/橄榄油:适合凉拌

  • 特点:亚麻籽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亚麻酸含量达50%以上,远远高于深海鱼油的5%和核桃、松子的6%-12%,堪称"陆地鱼油"!

🐷 猪油:适合加工面点、煎炸

  • 优点:猪油在烹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点,主要是因为其中的饱和脂肪含量比价高,超过了40%,可以让食物更酥脆,在高温下猪油更不容易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,也更适合煎炸

调和油

简单说就是把不同类型的油按比例调和,就变成了调和油。

不同油的本质区别在于:油种间的脂肪酸比例不同

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区别

  • 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:一般在室温下就是固态的

    • 比如椰子油、棕榈油、猪油、黄油、牛油等
  • 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高的植物油:在室温下是液态的

    • 比如大豆油、花生油、葵花籽油等

由于过量食入饱和脂肪酸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,所以目前的主流观点是认为猪油比植物油更不健康

脂肪酸分类

  • 饱和脂肪酸 (尽量避免)
  • 不饱和脂肪酸
  • 顺式脂肪酸
  • 反式脂肪酸 (尤其注意避免)
  • 多不饱和脂肪酸
  • 单不饱和脂肪酸

常见Q&A

人体需要什么样的油脂?

这个很难说请,总之就是各种油其实都需要,所以调和油就是一种很好的用油了。

为什么要注意反式脂肪酸?

因为它会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,还会减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,从而增加心脏病的风险。

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有哪些?

真正的反式脂肪酸来源是烹饪过程:

植物油中往往含有较高比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,热稳定性比较差,容易在高温下转化成反式脂肪。

因此,在不同场景下,我们需要合理选择油品,并尽可能减少油品的加热时间。

参考